微濾處理技術是利用壓力差來作為動力的一種膜分離技術,其主要是利用垃圾滲濾液中的微粒粒徑來實現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微濾膜孔徑為0.02-1.2μm,孔徑是比較大的,一般都是使用平均孔徑來表示濾膜的截留性。在壓力差的作用下,一些粒徑比較小的顆粒將隨著液體經過微濾膜,而粒徑比較大的顆粒將會被截留下來,實現分離不同粒徑顆粒的目的。膜通常使用機械截留、吸附截留、架橋截留及網絡內部截留這幾種截留方式。微濾膜還有著吸附的特點,其可以用于去除懸浮物質、大顆粒膠體及一些微生物等。由于微濾膜的孔徑比較大,其只能過濾垃圾滲濾液中粒徑比較大的一些膠體與懸浮物質,并不能有效的去除粒徑較小的污染物質。因而,微濾膜數量技術并不能用于深度處理,其主要用于其他膜分離技術或者是其他物理化學技術部的預處理技術。經過研究其他文獻我們可以得知,使用微濾膜處理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垃圾滲濾液的水質,可以達到反滲透膜進水的要求,有效減少了反滲透膜的污染,提升了產水水質。
2.超濾
超濾是處于微濾與納濾之間的處理技術,是使用壓力作為動力的分類技術,超濾膜的孔徑是在0.01-0.001μ。在壓力的作用下,超濾膜可以截留一些大分子有機物質、交替及微粒,一般情況下超濾膜的截留分子質量在1000-300000。使用超濾膜可以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一些大分子、膠體及微粒等物質,實現分離、凈化的目的。雖然超濾膜可以截留垃圾滲濾液中的大分子物質、膠體等,但是處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并不能達到排放的標準,因此超濾膜分離技術不適用與深度處理技術。近幾年,超濾膜處理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通常情況下超濾膜與微濾膜均用于納濾或者是反滲透的預處理技術。
3.納濾
納濾是一種處于超濾與反滲透之間的膜分離技術。納濾膜在處理過程中有以下兩個特點:首先,通常情況下膜孔徑在0.001-0.0001μm,可以有效處理垃圾滲濾液中的一些小粒徑的分子,其截留分子質量為200-1000。其次,膜表面有電荷,并且針對不同的電荷護著是陰離子的電位效果也是不同的。由于納濾膜的這些特點,對于不同價態的例子的截留能力也是不同的,可以去除絕大部分的高價金屬離子。納濾膜分離技術可以有效的截留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質、金屬鹽等,因而此技術在制藥、化工及食品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在垃圾滲濾液處理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納濾膜分離技術可以有效的截留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質、金屬鹽、無機物質等,其可以為了深度處理技術。
4.反滲透
反滲透指的就是與溶液自然滲透反方向的滲透,也就是溶劑由高濃度向著低濃度滲透的一個過程。通常情況下,反滲透膜孔徑在1nm以下,是利用反滲透膜兩側的靜壓差作為動力的。反滲透膜可以截留大部分的例子及小分子物質,只允許水通過。反滲透膜可以有效的截留有機物質、金屬鹽、膠體粒子等物質,現階段主要使用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工作中。